在 65 歲以上老年人群中,肱骨近端骨折的發病率在上肢骨折中占第二位,在全身各部分骨折中排在髖部骨折和橈骨遠端骨折之后,列第三位。隨著現代社會高速創傷的不斷增加,年輕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發病數量也呈現逐步增加趨勢。對復雜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療,目前報道的臨床方法包括非手術治療,經皮多枚克氏針固定,外固定架,切開復位鋼板、螺釘內固定等。
無論何種治療方法,為了防止患者出現肩關節僵硬,患者盡早實施關節功能鍛煉十分重要。因此,非手術治療,經皮多枚克氏針固定等治療方法就很難實現這一治療目的。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需要對骨折周圍軟組織進行剝離,對肱骨頭的血供影響較大,因此患者發生肱骨頭壞死的機率將大為增加。
外固定架治療盡管存在針道并發癥等問題,但卻可以克服上述治療方法的缺陷。關于肱骨近端骨折外固定架治療的臨床研究,盡管目前報道較少,但卻是值得臨床骨科醫生關注的一種手術治療方法,對于一些特殊病例,可選擇性采用。最近,印度 Lucknow 大學醫學院骨科 Ajai Singh, MS 等在最新一期的 Tech Orthop 雜志上報道了一種多維組合式外固定架治療復雜肱骨近端骨折的手術技術,值得創傷骨科醫生參考學習。
手術技術
患者全麻成功后,取半傾斜位仰臥于手術床上,患側肩關節墊起以利于手術操作。X 線透視圖像下牽引復位肱骨近端骨折斷端,避開腋神經和血管束經三角肌安全區域,應用 3-4 枚 2mm 克氏針插入骨折近端直至肱骨頭軟骨下骨質。通過連接閥(blocks)將克氏針與 3-mm 半環架(semicircular ring)相連。對于粉碎嚴重的病例,可應用另一平行的 3-mm 半環架連接骨折近端克氏針以加強固定穩定性。在骨折遠端,三角肌粗隆上方,將 2-3 枚克氏針以不同的角度由外向內插入肱骨干(實現三維固定結構),直至經過內側皮質,停止進針。應用兩根 3-mm 的連接桿(rod)連接骨折遠端克氏針。X 線透視下骨折復位滿意,通過連接閥采用 3 根連接桿將肱骨遠端克氏針連接桿與肱骨近端半環架相連。外固定架組裝完成后,活動肩關節,透視下檢查固定結構的穩定性。
術后處理
1. 術后第一周,局部疼痛及腫脹減退后,開始行輕柔的主動活動訓練,擺動肩關節。
2. 術后第二周,輔助下行主動肩關節外旋活動。
3. 術后第三周,隨著骨折愈合過程的出現,可以考慮進行三角肌和外旋肌等長功能鍛煉。
4.X 線片證實骨折愈合后,可主動或輔助下行肩關節個方向活動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