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dText.video-infoa{text-decoration:none;color:#000;}#endText.video-infoa:hover{color:#d34747;}#endText.video-listli{overflow:hidden;float:left;list-style:none;width:132px;height:118px;position:relative;margin:8px3px0px0px;}#entText.video-lista,#endText.video-lista:visited{text-decoration:none;color:#fff;}#endText.video-list.overlay{text-align:left;padding:0px6px;background-color:#313131;font-size:12px;width:120px;position:absolute;bottom:0px;left:0px;height:26px;line-height:26px;overflow:hidden;color:#fff;}#endText.video-list.on{border-bottom:8pxsolid#c4282b;}#endText.video-list.play{width:20px;height:20px;background:url(http://static.ws.126.net/video/img14/zhuzhan/play.png);position:absolute;right:12px;top:62px;opacity:0.7;color:#fff;filter:alpha(opacity=70);_background:none;_filter:progid:DXImageTransform.Microsoft.AlphaImageLoader(src="http://static.ws.126.net/video/img14/zhuzhan/play.png");}#endText.video-lista:hover.play{opacity:1;filter:alpha(opacity=100);_filter:progid:DXImageTransform.Microsoft.AlphaImageLoader(src="http://static.ws.126.net/video/img14/zhuzhan/play.png");}
(原標題:安倍的話,“民進黨當局不必太當真”)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2月15日報道,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兩周內又發表嗆大陸挺臺灣言論,14日在一個研討會上呼吁臺美日加強從?、網絡到太空的能力,合力應對中國大陸。 報道稱,研究日本、美國和兩岸的專家指出,美日鷹派都在呼吁加碼嚇阻解放軍,但中美與中日關系大方向正趨緩和,已下臺的前首相和美日鷹派能如何影響政府決策,還有待觀察。 長期研究日本的臺灣師范大學東亞系主任兼政治研究所所長林賢參教授指出,美日都有鷹派要加碼遏止“大陸攻臺”,尤其是安倍晉三,作為執政的自民黨最大派系細田派(清和政策研究會)會長,正企圖牽制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對中國大陸更強硬,希望在中美關系還未進一步和緩時,“乘機讓日本增加發言權、擴張軍力”。 不過他也直言, 曾任臺灣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所長的陳一新教授則指出,美日首腦對華的外交戰略都已趨緩和,拜登已回歸戰略模糊路線, 兩岸研究學者、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則稱,根據日本過去半世紀的表現記錄,其外交性格都是“看著美國的風向搶搭巴士”。他認為,與其說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下一句“等同日美同盟有事”才是重點,差別在于日本的行動往往取決于美國的態度。 他指出,日本政府還是會務實考慮與中國大陸的經貿關系,并且只要看準美國的風向轉變,就會亦步亦趨,不會貿然猛踩中國大陸的紅線,更不會冒失撞翻中美關系的護欄。 12月16日,駐日本大使孔鉉佑應邀前往共同社“放送協議會”,就如何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關系及媒體應發揮的作用等發表主旨演講。以下為演講全文: 各位媒體朋友: 大家好。很高興應共同社放送協議會邀請,同媒體朋友們進行交流。聽說今天有50多家媒體以線上或線下方式出席,這充分體現了日本媒體和社會各界對中日關系的高度關注。期待利用今天的機會,同媒體朋友們就中日關系及幾個熱點問題深入交流,同時共同思考媒體在推動中日關系發展中應發揮的重要作用。 回顧即將過去的一年,中日關系最重要的一條新聞,就是在日本政權更迭伊始,習近平主席同岸田首相通電話,就以迎接邦交正;50周年為契機、推動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關系達成重要共識,為兩國關系發展指明了方向。與此同時,中日關系形勢依然復雜嚴峻,新老問題交織凸顯,面臨外部因素突出干擾,處在不進則退的關鍵路口。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即將迎來邦交正;50周年的重要節點。雙方應以此為契機,從兩國關系發展歷程中汲取經驗啟示,思考如何妥善處理當下面臨的問題,正確把握兩國關系未來方向。 第一條啟示,就是雙方要堅持相互尊重、求同存異,妥處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差異。50年前的冷戰時代,中日分屬兩大對立陣營,雙方差異和分歧遠超現在。盡管如此,老一輩政治家從兩國人民根本利益出發,存政治體制、社會制度、意識形態之差異,求中日和平、友好、合作之大同,作出實現邦交正;膽鹇詻Q斷,推動中日兩國從敵對走向和解,為亞洲和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事實證明,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差異不是國與國交往的障礙,更不應成為對立對抗的理由。 50年后的今天,盡管冷戰早已成為歷史,但煽動意識形態對立和國家間對抗的冷戰思維并未消退。在中美戰略博弈加劇、美加大對華意識形態攻勢的背景下,中日之間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差異被人為放大凸顯。特別是一段時間以來,日本國內一些人攻擊中國制度道路,基于偏見和謠言謊言,炒作所謂涉疆、涉港人權問題,甚至對中方舉辦北京冬奧會搞政治操弄,鼓動所謂“外交抵制”的政治作秀。我們希望日方高度警惕這股危險逆流,堅決阻止其沖擊破壞兩國關系大局。我們也希望日方旗幟鮮明抵制體育政治化,對中方支持日方舉辦東京奧運會予以善意回應。 第二,雙方要踐行互為合作伙伴、互不構成威脅的政治共識,把握合作共贏的正確方向。邦交正;詠,中日關系在量和質上都取得了飛躍發展,有力地推動了兩國各自發展,也為兩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福祉。中國改革開放得到了日本的支持與幫助,同時中國的發展也為日方提供了巨大機遇。今年疫情背景下中日雙邊貿易額有望達到3800億美元,大幅刷新歷史紀錄。中國連續14年穩居日本最大貿易伙伴,對華進出口在日對外貿易中占比均超過20%,3萬多家日企在華投資興業。像中日這樣兩個利益深度融合、緊密依存的國家,我們當然要互利合作、彼此成就,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做朋友和伙伴? 面對中國的發展,日本國內始終存在形形色色的“中國威脅論”。我們注意到,。就連中日利益聯系最密切的經貿領域,主張加強合作的聲音比以前少了,強化所謂“經濟安!钡穆曇舳嗔,把雙方的互補依存說成是供應鏈安全風險,對正常的經貿科技合作人為干預設限,甚至有人鼓動對華“脫鉤”、“斷鏈”,似乎中國從日本最大的貿易伙伴變成了最大的經濟威脅。在中美博弈大背景下,對于美對華打壓遏制,有些人不假思索地跟風,似乎美國怎么做日本就應怎么做,而不去思考日方自己的利益到底是什么。如果任由這種勢頭發展下去,日本對華政策將誤入歧途,中日關系健康穩定發展將無從談起。 中國到底是不是日本的威脅?中日到底要做伙伴還是對手?這是日方必須回答清楚的根本性問題。中國對日政策是一貫的、明確的,我們從未把日本當做對手或是敵人,始終主張中日和平友好、合作共贏。希望日方停止不必要的猜忌防范和誤解誤判,樹立客觀理性對華認知,奉行積極友善對華政策,以更加自信開放的心態推進對華合作,同時保持戰略平衡自主,排除外部干擾,推動中日關系沿著正確軌道穩定向前發展。 第三,雙方要切實重信守諾,維護兩國關系政治基礎。中日作為近鄰,存在矛盾分歧是正常的,關鍵要加以妥善管控,防止矛盾激化突出,干擾兩國關系大局。邦交正;詠,雙方達成四個政治文件,為處理歷史、臺灣等重大原則問題立了規矩,也確認了互不干涉內政等重要原則。前些年,雙方就妥處涉海等敏感問題達成了四點原則共識。既然我們有了這些規矩、原則和共識,就要信守承諾,不逾矩、不越線,知可為更要知不可為,妥善管控好矛盾分歧。事實充分證明,只有這樣中日關系才能行穩致遠,否則就會出亂子。 在這里我想多談一談臺灣問題。。少數國家與“臺獨”勢力加大勾連,明里暗里慫恿支持,同樣難辭其咎。這其中的因果關系必須講清楚。我們愿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兩岸和平統一的前景,但針對“臺獨”分裂活動和外部勢力干涉,中方當然要作出堅決回應。任何人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和強大能力。
安倍晉三 資料圖
岸田文雄 資料圖 視覺中國